-
世界級企業領導者普遍具備的五大未來思維
- 發布人:admin 發布時間:2017-12-06 13:12
-
“未來已來”,中國企業已處于一個新時代:這是一個從野蠻生長轉型升級為有質量地戰略成長的時代,是中國企業真正邁入全球化的時代,是中國企業建立全球競爭力的時代。
新的時代造就新的組織,更呼喚新型領導力的涌現。有追求的中國企業家應主動進行領導力變革,鍛造未來領導力。具體而言,我認為中國企業未來領導力需要確立以下五大思維。
一、世界級領導力思維
世界級領導力是指中國企業要有“成為世界級企業”的追求。
我國很多企業經過了改革開放后近四十年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已到了一個“質變”階段。但同時又面臨兩端的競爭壓力——低端,是東南亞甚至未來可能會有非洲企業更低成本的競爭;高端,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企業的防御。我們處于一個夾層狀態,如果我們仍然追求低成本,甚至是“惡性”價格競爭,路可能越走越窄。唯有直面全球企業的競爭,以“高性價比”的優勢為我們贏得的時間,去不斷提升競爭能力和競爭地位,成為世界級企業,這應是中國企業的追求。
“世界級企業”并不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目標。回想華為當年,它有什么?人才、技術、資金和跨國巨頭比,絲毫沒有優勢。但是華為超越了那些看似不可能超越的對手,成為了全球行業第一。
我一向認為華為的成功是可以學的:就是“信念”——要成為世界級企業的遠大追求,然后就是“認真、堅持、必達目標”的將“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著為本,持續艱苦奮斗”做到徹底。
華為為什么能成為世界級企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敢于而且堅定地以“世界級企業”作為自己的追求,并將世界級企業的追求貫徹到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成為世界級企業,那么所對標的企業、經營的目標、質量標準、技術水平,都要以世界級的追求來要求。華為的世界第一,就是在不斷對標,超越愛立信、思科中成就的。
世界級企業的信念對于現在中國的企業非常重要,信念從來不是虛的,不同的信念一定會導致不同的行為。
為了更好理解這一點,我們看看日本戰后30年和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這一時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比較。日本企業在二戰后30年的時間,有近70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在改革開放后30年的時間,也有近70家的世界500強。但是,在這個時點,我們去對比中國與日本世界500強的性質,發現日本企業的全球性競爭力是很明顯的,中國企業卻絕大部分都是壟斷型國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市場壟斷、資源投入和規模勝出的。
為什么有這樣的差別呢?我理解核心可能就在于“信念”的不同。我們來看,日本企業如小松集團提出“打敗卡特彼勒”;佳能提出“擊敗施樂”,豐田說“讓日本的路上跑滿日本人自己造的車”……我們中國企業更多的是什么呢?可能藏在最底層的就是“勞動致富”這四個字。
當然,發展到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更多有產業競爭力的公司,有的已經成為了世界級,有的正走在世界級的路上。但確立“世界級企業”信念,是新時期中國企業需要面對的核心命題,是中國企業的未來,也只有如此,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二、全球化領導力思維
全球化領導力思維,是指企業能夠自覺、有管理、持續地進行全球化管理。比如視野必須擴展到全球的市場機會;熟悉、研究、洞察全球市場;盯住全球競爭對手,研究競爭對手,超越競爭對手;人才和技術資源也要進行全球化吸引與配置……
中國企業早已全球化:生產全球的訂單,進行國際貿易,設立海外銷售機構,布局全球投資,網絡全球人才等等。隨著“一帶一路”的推行,以及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提升,中國企業會面臨又一輪的全球化機遇,和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全球化管理的領導力會是一個重大課題。
全球化是有規劃、有步驟、有管理地系統布局和行動的。這方面,韓國三星是一個標桿。比如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上世紀90年代,三星實施“地區專家項目”,每年向海外派遣最具潛質的年輕職員,每年人數300-400人,年齡28-34歲,而且要工作表現出色。他們完全脫產,不參與當地三星公司的工作,主要任務就是融入當地文化,學習當地語言,建立本地人際網絡,考察市場。他們不能帶家屬,是為了能夠與當地社會“混在一起”,要考察當地的主要城市,去一個城市必須乘車,而且不能住星級酒店,每年學習結束后,要提供詳細的學習報告,并考核學習成果。
全球化領導力思維,也是世界級企業追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布局和未來競爭的必然。
三、產業領導力思維
所謂產業領導力,是指龍頭型大企業不僅僅對本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等負責,也要承擔起整個產業的收入和利潤水平的責任;不僅承擔本公司的技術創新和質量進步,也要承擔起整個產業生態體系的技術創新和質量進步的領導責任。
首先,要確立產業生態系統競爭力的觀念。比如,德國的西門子、博世,日本的豐田、三菱等,他們的競爭力形成,是一個相對穩定又能不斷進化的產業生態系統。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產業生態系統的競爭,中國領軍企業應樹立產業領導力思維,帶動整個產業生態系統在全球形成競爭勢能。
其次,要從成本優勢走向技術超越或品牌超越。這對領軍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從過去依靠低成本優勢走向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品牌超越,走向高毛利區域。
最后,產業鏈相互博弈和交易的關系要走向戰略合作,形成產業鏈生態系統的關系。比如各大領軍型企業,形成自己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通過認證、管理供應鏈體系,實現同步研發、戰略聯盟和產業系統耦合,促進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水平。
現階段,華為等企業目前已起到了產業領導的作用,我們需要更多的企業具有產業領導力思維,帶動中國更多的產業系統的技術進步和質量進步。
四、思想領導力思維
思想領導力是指一個企業不僅僅在銷售規模、技術創新方面具備領導地位,在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上也能做出貢獻,成為標桿和榜樣。
希拉里曾譏諷中國缺乏價值觀和理想。事實上中國從來不缺價值觀和理想,是一個發展階段問題,中國現在的問題,過去美國、日本都出現過。但我們不能忽視,在過去野蠻生長期,彭劍鋒教授說過,盲目擴張,泡沫化成長,致使“大而虛”的“三無”企業(無技術、無管理、無品牌),“三低”企業(低勞動力成本優勢、低價格戰、低盈利能力),“三粗”企業(粗放式的資源投入、粗放式的管理、粗劣的品質)充斥市場,甚至跨入世界市場,招人反感,也不可能有未來。
要成就世界級領導力,全球化領導力和產業領導力,不僅是規模問題、技術問題,更是價值觀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正如華為的成功,不僅僅在收入規模、技術能力方面成為標桿,還在于它為社會貢獻了管理思想和價值理念。
華為的奮斗者機制、“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持續艱苦奮斗”的思想是可以復制的,是普適性的價值觀。不僅僅對中國企業,沒有奮斗,沒有價值創造,人類不可能進步。其實,中國華為的奮斗文化和美國的激情、創新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值得強調的是,真正的世界級企業的管理思想和價值理念不是成為世界級公司那一天才有的,而是一開始就具備的,是他們能夠成長為世界級公司的內在邏輯。是產生于公司成立初始階段,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的。
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有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這個軟實力不是口號,不是傳播,而是貫穿企業成長過程,貫徹到企業經營管理方方面面的自己的邏輯、理論和思想。
五、使命領導力思維
無論是“世界級領導力”、“全球化領導力”、“產業領導力”還是“思想領導力”,最重要歸結到“使命領導力”,沒有使命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史屬于那些有使命感的人,真正的未來商業領袖一定是使命驅動——為客戶、為社會、為員工、為股東、為國家、為人類。
企業、事業不在大小,只要有使命感,并竭力踐行的,才能真正贏得尊重。
來源:JMedia“華夏基石e洞察”
- 上一篇:陳春花:無論營銷模式怎么變,都要在這四個層面上作出努力 下一篇: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繞不開這十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