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主頁 > 企業(yè)管理文章 >
-
最成功的CEO如何選擇企業(yè)接班人
- 發(fā)布人:admin 發(fā)布時間:2017-12-27 16:54
-
在一個大公司中,給一個最出色員工的終極大獎,就是提拔他成為公司的CEO。
一個典型的GE領導人繼任程序,最早從什么時候啟動呢?從現任CEO退休之前7年開始。
韋爾奇回憶說,選擇繼任者讓他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是他職業(yè)生涯中做出的最艱難的抉擇。
上周我們談了管理學經典《杰克·韋爾奇自傳》,講到這位執(zhí)掌通用電氣20年之久的CEO的鐵腕變革手段。韋爾奇在全書末尾對自己的管理思想做最后總結時,再次強調:“區(qū)別對待”是造就強大企業(yè)的必經之路。所謂區(qū)別對待,就是獎勵最好的員工、踢掉最差的員工,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踢掉最差的員工”,也就是裁員問題,我在上周詳細討論過了。那么,“獎勵最好的員工”,是不是相對來說更容易一些呢?那要看是什么級別的獎勵。
在一個大公司中,給一個最出色員工的終極大獎,就是提拔他成為公司的CEO。然而,這是一個遠比裁員要艱難得多的任務。韋爾奇在書中直言,他在40年職業(yè)生涯中做出的最困難、最痛苦的決定,就是選擇自己的繼任者,整個過程幾乎令他發(fā)瘋。不過這也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另一部分精彩故事出現在全書的開篇,講述韋爾奇自己作為一名野心勃勃的年輕管理人員,是如何從眾多優(yōu)秀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最終奪得CEO寶座。如果把這兩部分連起來讀,就可以大致窺出一個重要的管理秘密:像GE這樣的世界一流企業(yè),如何選擇領導接班人。
長達7年的繼任者培養(yǎng)計劃不夸張地說,比起幾乎淪為真人秀表演的美國總統(tǒng)大選來說,GE的領導人繼任程序要嚴謹周密得多。和美國總統(tǒng)一樣,GE的每一位在任CEO都有“替補隊員”名單:一旦在任CEO因為任何意外發(fā)生不測,名單上的人可以馬上接任并展開工作。和美國總統(tǒng)最大的不同在于,GE的在任CEO對誰來做自己的接班人有決定性權力。雖然繼任人選在程序上必須經董事會投票通過,但由于CEO兼任董事長(這是美國大公司中的常見做法),一旦CEO對最終人選拿定主意,這事就板上釘釘了。
一個典型的GE領導人繼任程序,最早從什么時候啟動呢?從現任CEO退休之前7年開始。韋爾奇的上一任董事長兼CEO雷吉·瓊斯一共在位10年,也就是說,從他接位的第三年開始,就要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繼任者問題,并初擬出一個候選人名單。韋爾奇后來了解到,瓊斯擬定的第一份19人名單當中,沒有他的名字;在第二年縮減后的10人名單中,仍然沒有他的名字;直到1976年,韋爾奇才幸運地擠進了候選人名單,這時名單上還剩7個人。
1994年,此時離韋爾奇退休還有7年,他也必須啟動自己的繼任者程序了。他擬出一份23人名單,其中不僅包括高級副總裁級別的公司要員,也包括一些潛力很大但職位相對較低的年輕管理人才。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一份名單,而是一個長達7年的繼任者培養(yǎng)計劃的開始。每一個被列入的候選人都將得到特別培養(yǎng),由韋爾奇親自給每個人制定詳細的職業(yè)發(fā)展計劃,并給予相應的升遷機會。當然,同時也意味著他們將接受最嚴格的考驗和淘汰。
杰克·韋爾奇“機艙面試”
回過頭再來說韋爾奇當年,在成功擠進候選人名單并經受住一系列業(yè)務考驗之后,終于迎來了下一個競爭環(huán)節(jié)——著名的“機艙面試”。這是GE挑選領導接班人的關鍵一步。董事長雷吉·瓊斯本人就曾接受這個面試,現在則作為面試官,與包括韋爾奇在內的7個候選人單獨見面,提出如下問題:“假設只有你和我在公司的商務飛機上面。不幸的是,這架飛機馬上要墜毀了。你認為,誰應當成為GE的下一任董事長?”
韋爾奇的第一反應和其他候選人差不多,堅持認為可以通過自己掌舵來避免這場災難。但瓊斯無情駁回了:“這不可能,你完蛋了,誰應該得到這個職位?”被逼得實在退無可退,韋爾奇只好提供了另外一個候選人的名字。不過這還沒完,接下來韋爾奇還要對其他所有候選人進行詳細評價,列出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包括智力、領導力、合作意識、公眾形象等各個指標。最后,瓊斯將7個候選人的訪談意見,以及兩位副董事長的意見匯總,結果令韋爾奇絕望:在全部9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投票給他。
幸運的是,機艙面試有兩輪。瓊斯在第二輪中的問題是這樣的:“你和我又坐到了一架飛機上,事故中我死了,你還活著,那么這回誰應當成為GE的下一任董事長?”這很容易,每個候選人都會回答是自己。不過第二輪面試的重點其實是,如果當選,候選人將如何組織自己的領導班子?尤其是,誰來做他的左右手?由于瓊斯本人和兩個副董事長關系不和,他不希望這種不和諧的主副關系在下一任身上重演。一個和諧而有力的領導班子至關重要。這一次,韋爾奇提供的領導班子獲得了第二多的得票數。
在兩輪機艙面試之后,瓊斯心中已經做出了最后人選的決定,并宣布將候選人名單縮減至三人。對韋爾奇威脅最大的兩名候選人被淘汰了,這兩人是兩個副董事長支持的人選。留在名單上的人,除了韋爾奇,另外兩個正好是韋爾奇在第二輪機艙面試中提供的兩名副手人選。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瓊斯的苦心安排。對三個候選人繼續(xù)考察一年后,1980年12月,塵埃落定,GE正式宣布韋爾奇為下一任董事長兼CEO,另外兩人順理成章成為副董事長。后來證明,這個三人組成的領導班子相當融洽且高效,GE由此進入了高速發(fā)展軌道。
韋爾奇的繼任者杰夫·伊梅爾特韋爾奇的艱難抉擇
不過,當十多年后輪到韋爾奇確定自己的繼任者時,情況就沒那么簡單了。首先在于,留在最后名單上的三個候選人都非常優(yōu)秀、業(yè)績表現同樣突出,韋爾奇左右為難。其次在于,這三人中有兩人明確表示,一旦落選,就會離開GE。由于三個人都位高權重(分別主管GE的能源、醫(yī)療和飛機引擎業(yè)務),一旦離開對公司損失很大,甚至會引發(fā)震蕩。更要命的是,即使能夠把落選的兩個人留在公司,這三個人的激烈競爭關系也會讓他們無法成為一個融洽的領導團隊,只會相互掣肘。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韋爾奇拿出了一個典型的韋爾奇式的狠方案:在下一任CEO人選正式公布之前5個月,三個候選人必須確定他們現任職位的繼任者,并對其進行全力培養(yǎng)。5個月后,三個候選人中的一個成為CEO,另外兩個則必須走人。由這三人親自培養(yǎng)的繼任者,將接替他們成為新的業(yè)務主管。不得不承認,這個方案對三個候選人來說有些殘酷,卻是對GE來說最好的人事交接方案。整件事的最終結果還算圓滿:在GE正式宣布新任CEO名字僅僅10天以后,落選的兩名候選人就被另外兩家美國大公司聘為了CEO。
韋爾奇回憶說,選擇繼任者讓他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是他職業(yè)生涯中做出的最艱難的抉擇。多年以前,他并不清楚董事長雷吉·瓊斯為什么會選擇自己做接班人;多年以后,他同樣不清楚,自己為什么會選擇杰夫·伊梅爾特做接班人。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他只能說出三個字:憑直覺。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功夫財經
- 上一篇:全面解讀人力資源管理互聯網思維 下一篇: 13萬員工的京東如何培養(yǎng)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