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管理文章
- 當前位置:主頁 > 企業(yè)管理文章 >
-
年終總結會怎么開才有效?柳傳志推薦這個方法
- 發(fā)布人:admin 發(fā)布時間:2018-01-24 13:32
- 聯(lián)想有一種稱為復盤的學習方式:做一件事情,失敗或成功,重新演練一遍。大到戰(zhàn)略,小到具體問題,原來目標是什么,當時怎么做,邊界條件是什么,回過頭做完了看,做的正確不正確,邊界條件是否有變化,要重新演練一遍。我覺得這是提高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說這些話的人是柳傳志。復盤本身是圍棋術語,指棋手下完棋后,在棋盤上重擺一遍,下得好的繼承,下得不好的,探究怎樣落子才更好。柳傳志先生第一個將復盤概念引入到做事中。在聯(lián)想,復盤是三大方法論之一,有一套規(guī)范的流程。下面這些內容來自柳傳志先生唯一審讀并指導修改的圖書《復盤》,我將重點給大家分享團隊復盤的部分,為大家提供參考。為什么要復盤?因為我們太多人都犯了這個毛病——沒有時間和精力將事情一次就做對,卻有時間和精力重復一次次做同一件錯事。復盤,可以讓我們看到在這件事情發(fā)生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是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有多少是主動的可控因素,有多少是運氣使然,有多少是實力原因,從而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環(huán)境,既不驕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復盤的三種類型復盤有三種類型:自我復盤、復盤他人和團隊復盤。1. 自我復盤就是復盤自己做過的事情,可以隨時進行,是個人獲得成長的方便手段。只要自己愿意,只要形成習慣,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我復盤。其中最關鍵的是:第一,當復盤有所收獲時,應該立刻拿出紙筆或記在電腦上,如果有可能還需要詳細記錄下思考的過程以及得出結論的事項。第二,千萬避免自我欺騙的陷阱,自我復盤一定要無情。用柳傳志的話說:“對待失敗的事情要認真,要不給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這個事想清楚。”2. 復盤他人能夠利用他人的事件讓我們不花成本就獲得成長。復盤他人一定要復盤標桿。復盤他人之后有3種應對方法,你可以根據自己情況來選擇:一是跟風,這往往是弱小一方比如小企業(yè)或者創(chuàng)新力不足的企業(yè)首選;二是借鑒,往往是自有品牌且資源充足的企業(yè)所做的,他們從對手行為中得到啟發(fā),進而提煉出不同的概念;三是主動出擊,這往往是有資源、有品牌的主體所采取的行為,因為它們的資源優(yōu)勢,有能力進行強力反擊。復盤他人時,要避免一種傾向:對他人的細節(jié)進行否定,以此來肯定自己。這種只看見別人的“壞”而看不到別人“好”的傾向,會讓我們失去學習的可能。3. 團隊復盤一般是多人,可以讓成員獲得成長。團隊復盤,不能流于形式,不是秋后算賬,不需推卸責任,不能找人批斗。團隊復盤應該是探尋真相求知求真的大會,是觀點和思路交鋒的大會,是驗證邏輯的大會。下面,我就給大家具體講講團隊復盤應該怎么做。團隊復盤的三種角色首先,在團隊開始復盤之前,應該提前設置好引導人、設問人和敘述人三種角色。三者有明確的區(qū)分。1. 引導人引導人是復盤中的重要角色,他的職責是要保證討論不會偏離主旨,按既定流程順利進行。這樣的職能定位,要求他既在復盤中,又在復盤外。一般來說,職位高的人有擔任引導人的天然優(yōu)勢,由于他在企業(yè)生活中的權威性,使得他的話語具有更大的影響力,更能決定復盤的進程。要注意的是,引導不是主導。用一個例子就能說明二者的區(qū)別——在總理記者招待會上,主持人介紹人員,宣布答記者問開始,點名提問……在過程中,主持人是引導人,而總理是主導人。引導是順著思維邏輯的方向進行引領,順勢而為;而主導人是決定思維邏輯的方向,促使其發(fā)生。引導人的職能是保證復盤流程的順利進行,所以,引導人應該做程序的權威,而不是觀點的權威。2. 設問人設問人需要通過提出問題,和大家一起探索出事情的本質,發(fā)現隱含在事情中的規(guī)律。可以說,好的設問人和好的問題,是復盤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為——答案就隱藏在問題之中。問問題的第一個技巧,就是不停地追問。第二個技巧是多用疑問句(開放性的,有指向性但又不那么明確),少用甚至不用反問句(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采取一定的順序進行,問題之間應該是步步遞進的關系。一般說來,問題分為兩個層面:信息層面、思維層面,分別有不同的問法。信息層面就是事實層面。敘述人對事件情景重現之后,必然會包含很多信息。追問的目的,就是要發(fā)現是否遺漏了關鍵信息,敘述人是否用自己的認識替代了信息。在信息層面,要通過追問保證大家思考的起點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結論才更靠譜。思維層面上,要通過追問探討信息之間的關系,判斷他的邏輯,推演敘述人當時的思維波動,思考他的思考,然后可以探尋到他對于該事件的一些最根本的認識以及邏輯起點。3. 敘述人敘述人是復盤的基礎,復盤的內容就建立在敘述人的敘述和回答之上。敘述人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復盤的氛圍。所以,敘述人一定要超脫,要站在自身之外,客觀地俯瞰整個事件。另外,敘述人要做到真實、完整地呈現復盤事件,應該深入到細節(jié)之中,提供最末梢的事件信息。團隊復盤的內容這部分講的內容就是復盤時大家要討論的內容。復盤時,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是這三個:1. 現在情況如何?這個問題要求的是純事實呈現,只提供信息,不夾雜任何觀點。目標沒達到就是沒達到,不要去說從一個角度講沒達到,從另一個角度講又達到了的混亂邏輯。事實和觀點,在我們的習慣中常常搞混,比如這個蘋果很好吃,就是一個觀點,但很多人常常將之作為事實。此外,當問這個問題時,自然涉及“當時定的目標是什么”。就像我們定了一個爬上山頂的目標,兩小時后我們問“現在情況如何”,可能的回答是“我們在半山腰”。不管怎么回答,都暗含著與目標的關系。所以我們問“現在情況如何”時,也要將目前的情況與原來設定的目標進行對比,把握事情進展,判定事情是否按我們的預期在發(fā)展。2. 當時是如何決定的?問這個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要知道做事的目的,始終牢記目的不跑偏。細分起來,這個問題包含三方面內容:(1)事情是如何確定的;(2)事情是根據什么確定的;(3)執(zhí)行得如何。“事情是如何確定的”主要指向的是確定一件事情的形式,以及個體在其中的心態(tài)。比如事情是上面派下來的還是自己主動思考得出的?決定的時候是經過充分討論還是一言堂?自己有沒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心態(tài)是要將事情做好還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確?通過對這些事復盤,可以認清自己的品性,看自己是否心胸坦蕩,能否接納不同意見。接著,就該復盤“事情是根據什么確定的”,它主要指向一件事情的邏輯。我們要看看當初支撐決定的論據是什么,現在還存不存在,有沒有變化,從而決定是該繼續(xù)堅持還是改弦易轍。最后,要問的是執(zhí)行得如何。這里最該關注的就是是否嚴格按計劃去做了,出了哪些意外,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情況。復盤執(zhí)行時,不要僅僅停留在找出原因和問題上,更要深入探討如何解決、如何落實,這才是復盤所希望達成的結果。3. 讓我們再審視下思考的前提最后,我們還要最后做一次對前提的復盤。這里最需要追問的就是做事情的動機,動機一定要純粹,不能有私利在里面。復盤的時候,要問的就是以上三個方面內容。這里有一個簡單的工具可以起到大作用,那就是復盤清單。清單可以避免復盤過程中的遺漏,列清單的過程,就是一個對復盤事件關鍵點的審視和思考過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厘清關鍵點。此外,清單還可以讓討論變得更有成就感,每完成一個關鍵點的討論,就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目標。清單也能夠提醒我們注意進度和控制時間。下面是一個在復盤時候可以用的清單框架:現在情況如何:現在做到什么程度?當時定的目標是多少?現在的結果和目標對比處于什么狀態(tài)?有沒有當時沒預計到的結果出現?有沒有當時預計過但實際沒出現的情況?……當初是怎么決定的:當初決定的時候,是大家達成共識的嗎?有沒有聽取其他人的意見?有沒有讓其他人暢所欲言?我們當時是如何確定執(zhí)行目標的?支撐我們當初設置目標的依據有變化嗎?執(zhí)行過程是怎么樣的?是不是完全按照我們的計劃執(zhí)行的?為什么XX部門沒有參加?為什么XX活動沒有做?我們做對了什么?我們做錯了什么?還可以采取什么新的做法?……讓我們再審視下思考的前提:我們對事情的理解是對的嗎?我們的動機是符合事物本身規(guī)律的嗎?我們有沒有想要搞什么公司政治?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失敗的根源在哪里?……這個清單主要是作為參考,只要是圍繞著三大核心內容,只要能真正解決問題,獲得成長,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組織和尋找問題,也可以按照實際的需要只去進行部分內容的復盤。團隊復盤的步驟內容有了,下面,我們就可以按照以下8個步驟,帶領團隊完成對上面內容的復盤。這8個步驟依次是:回顧目標,結果比對,敘述過程,自我剖析,眾人設問,總結規(guī)律,案例佐證,以及復盤歸檔。1. 回顧目標目標是評判是否成功的標準,有質和量的屬性?;仡櫮繕藭r一定要強調量的屬性,因為在強調量時,質的屬性就包含在其中了。回顧目標時,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技巧就是將目標展現出來,明確地在某個地方寫出來,在顯眼的地方展示,保證復盤過程中時時回到目標,不會偏離方向。2. 結果比對比對結果可以看到希望和實際的差別。結果和目標一致,說明達到了目標;結果超越目標,說明完成情況比目標更好;結果不如目標,說明完成情況差;結果中出現了目標中沒有的項目,說明有新事物產生;目標中有的項目沒出現在結果中,結果為0,說明根本沒有行動,與行動了沒有達到目標有本質差別。結果比對不是為了發(fā)現差距,而是為了發(fā)現問題,然后提問疑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3. 敘述過程敘述過程要保證信息的客觀,所以要“照本宣科”。“照本宣科”在很多人看來是個貶義詞,如果一個演講者照本宣科,那是在說他的能力不行,但在復盤中,我們一定要忍受自己虛榮心的沖動,堅持照本宣科,保證信息不出錯或者少出錯。4. 自我剖析自我剖析的時候,可以按事情的完成過程進行階段劃分,再對每個階段的具體工作按可控性程度劃分,于是,在階段和可控性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表格對于不同可控程度的事情,自我剖析時候問的問題如下:可控的:是否盡量做到了最好?是否至少不低于計劃的目標?半可控的:是否自己可掌控的部分做好了?是否為別人完成的部分留出了空間?是否為別人完成工作提供了盡可能的幫助?不可控的:是否提前跟別人溝通?有沒有敦促?有沒有隨時了解事情進展?是否可能部分參與支持?經過這樣的自我剖析,我們可以對兩個方面有基本認識:①自己沒有盡力的事情是哪些? ②不可控的事情或者不可控部分中,自己出過力的地方是什么?無法著力的是什么?然后,可以針對這些認識進行探討,為什么會這樣,可以怎么樣,進而慢慢對事件有一個貼近本質和規(guī)律的看法。5. 眾人設問眾人設問可以讓復盤突破事件本身的局限,突破個人的見識局限。設問的方法在前面設問人的部分已經有論述。6. 總結規(guī)律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必須符合真相。怎樣判斷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是否到位呢?我們可以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復盤結論的落腳點是否在偶發(fā)性的因素上?如果不是,繼續(xù):復盤結論是指向人還是事?如果指向事,繼續(xù):復盤結論的得出,是否有過3次以上的連續(xù)的why或者why not的追問?7. 案例佐證除了用上面的方法去驗證規(guī)律外,還應該用其他案例或事情去進行佐證,進行交叉驗證。這和在法律上的流程一樣,審案時孤證不能算數,必須是證據鏈才能作為法官判案的證據。8. 復盤歸檔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具有較高可信度的,有必要為其建立檔案,形成有據可查的資料,讓腦海中的知識以文本形式固化下來,方便傳播和查閱。歸檔讓沒有參與復盤的人也能掌握復盤得出的規(guī)律和觀念,在工作中進行學習和參考,少走彎路。得出結論并不是復盤的目的,復盤是為了對今后的實踐進行指導,幫助我們在后面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上面的這些方法,只是讓復盤的結論更加可靠。我們還應該在今后的實踐中進行應用,根據應用的情況不斷修正提高,最終獲得真知。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本文主要觀點整理自《復盤》一書,作者董琛。
- 上一篇:成就商業(yè)領袖的8個要素 下一篇:完美解決信任危機,區(qū)塊鏈中的信任紅利